哈希游戏- 哈希游戏平台- 哈希游戏官方网站
近年来,我们深切感受到“天鹅之城”的生态魅力与小秦岭“金山复绿”的显著成效,这是我省流域生态修复的典范,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。一是精准治污,强化保护。持续改善天鹅湖水质,及时清除湖内水藻及杂物;关停沿黄排污企业800余家,推动弘农涧河等支流水质提升至Ⅱ~Ⅲ类;强力整治黄河“四乱”问题,清理河道42条125公里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三门峡黄河流域国控、省控10个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。二是综合治理,系统修复。关停封堵小秦岭矿区矿坑千余处,清运矿渣数百万吨,累计投入4.4亿元治理资金,修复矿山5610亩,黄河湿地鸟类与植物种类倍增,小秦岭水质达Ⅱ类标准。三是法治引领,科技赋能。颁布全国首部《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》,设立全国首个地市级“大天鹅研究中心”,构建融合视频智能分析、物联网及3S技术的综合监管系统,实现智慧化精准管护。
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,始终牢记习嘱托,坚决落实“共同抓好大保护,协同推进大治理”重大要求,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提质增效。一是高位部署推进。成立由省委书记、省长任“双组长”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,组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,统筹推动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。二是深化顶层设计。出台《河南省实施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〉办法》,编制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,在全流域率先实施《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与山东、陕西两省签订跨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协议,推动上下游联防共治。三是系统综合治理。协同推进流域水、大气、土壤污染治理,扎实开展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“清四乱”“尾矿库闭库治理”等专项行动,高标准完成4594座历史遗留矿山(图斑)污染状况调查评价,摸清了污染底数,为下步治理打下坚实基础。通过以上举措,我省实现了黄河干流(河南段)水质连续5年稳定达到Ⅱ类,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超过90%;2024年流域PM2.5、PM10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3.0%和13.5%;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、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到100%。
河南地跨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海河四大流域,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,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,在推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中责任重大。我们坚持三水统筹、协同联动,推动流域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协同治理。一是科学谋划推进。系统开展“十四五”总结评估与“十五五”规划研究,将流域综合治理融入水资源开发、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各环节,科学谋划目标指标、重点任务及政策体系。二是巩固治理成效。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,提升监管能力、科技支撑及流域共治水平,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、入河排污口治理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攻坚行动,确保黄河干流Ⅱ类水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。三是强化“三水统筹”。将“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”协同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,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及“水陆统筹”治理体系,从关注水生态环境指标改善向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延伸,更好增进民生福祉,实现人水和谐。(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赵一帆 整理)